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的一些常见问题
船舶自动识别系统(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,简称AIS)是一种集现代通信、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于一体的海上安全信息系统,主要工作在VHF海上频段,采用自组织时分多址(SOTDMA)技术。它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,由舰船、飞机之敌我识别器发展而来,通过岸基设施和船载设备的协同工作,实现了船舶与岸基之间的信息交互。
AIS系统具备高精度定位(优于10米)、高接收性能(灵敏度优于-115dBm)、高自动化(频谱感知功能)和高可靠性(MTBF达100,000小时)等技术特点,能够自动广播船舶的静态和动态信息,支持船舶交通管理、海上搜救、电子海图集成等多种功能。
根据国际海事组织(IMO)规定,300总吨及以上的国际航行船舶和500总吨及以上的非国际航行船舶必须安装AIS系统。随着技术进步,AIS系统在海洋监测、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不断拓展,但也面临小型船舶识别和数据处理能力提升等挑战。
一、AIS知识快问快答
二、船上AIS如何配备
(1)所有300总吨及以上的国际航行船舶,500总吨及以上的非国际航行货船以及所有客船(如有免除的除外)应配备一台A级AIS设备。
(2)国内海上航行的500总吨以下货船应按下表的要求配备一台A级或B级AIS设备。
三、船员如何自检AIS
A级AIS设备的检查:
(1)检查AIS设备是否保持常开,核查开关机记录;
(2)检查静态数据是否准确,如IMO编码(如有时)、MMSI号码(如有时)、呼号、船名、船长和船宽、船型、船上固定天线的位置(船首后和中心线的左、右舷),检查时应与证书保持一致。
(3)检查动态数据是否准确,如具有精度显示和完整状态的船位、世界标准时间(UTC)、对地航向、对地航速、航向等,检查时应与实际情况和其他航行设备数据保持一致;若出现错误或误差过大,应及时确认。
(4)检查其他相关信息是否准确,如船舶吃水、危险货物(类型)、目的港和预计抵达时间(由船长决定)、选用的一航线计划(航途基准点),检查时应由人工输入和更新。
B级AIS设备的检查:
(1)检查AIS设备是否保持常开,核查开关机记录;应能记录并存储最近不少于10次的开机和关机时间, 同时设备每5分钟查询是否处于工作状态, 并记录最近一次处于工作状态的时间。
(2)检查静态数据是否准确,禁止用户随意修改静态信息。静态信息在 AIS设备安装时输入,静态信息只有在船舶变更船名、MMSI或船舶类型时才需要更改,且静态信息应通过外部接口写入 AIS设备,不能通过人机界面进行更改。
(3)检查其他相关信息是否准确,如船舶吃水、危险货物(类型)、目的港和预计抵达时间(由船长决定)、选用的一航线计划(航途基准点),检查时应与实际情况保持一致。
注:B级AIS不要求显示船位、航速、航向等动态数据。
作为全球贸易的核心驱动力,航运业的兴衰已成为世界经济的风向标。船舶自动识别系统(AIS)凭借其海量的船舶位置报告和丰富的航行轨迹数据,在船舶导航、避碰、通信、海上搜救以及海事调查等诸多关键领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。然而,AIS系统的违规使用,不仅会扰乱船舶通航秩序,还会使过往船只难以获取关键的船名及动态信息,从而极大地增加航行风险,甚至可能引发危险局面